Wednesday, May 18, 2005

【大美百科】出版與銷售(草稿)

15世紀中葉,古騰堡在歐洲發明第一部實用印刷機的數百年前,中國即有書籍的印刷與出版了。新大陸的第一部印刷機於1530年代在墨西哥市設置。在大西洋岸的英國殖民地,也於1638年開始有了印刷業。1640年代,麻州劍橋市的史蒂芬戴出版社(the press of Stephen Day)出版了《海灣詩集》(Bay Psalm Book,基督教敬拜讚美詩),開啟了商業性出版(commercial publishing)。而到18世紀末,圖書出版業已蔚為興盛。19世紀時,出版業儼然已成為一種規模完整(full-scale)的產業;1900年以後,雖然有其它傳播媒體(收音機、電影、電視)的競爭,圖書仍然享有其驚人的發展。還不到1960年代中期,美國的出版數額已經達到每年20億美元之譜。

圖書出版業不再像是最初的那種家庭工業(household industry),也不再像是19世紀業者所認為的「紳士的職業」。它已經變成大企業,為大眾提供服務,人們將它看做是複雜傳播鏈中的一個環節。

出版的類型

出版包括定期刊物、報紙、通訊、法律文獻及其它資料的印刷與銷售。但是,關於「出版」這個字詞,大部分人都會聯想到書籍。最常見的圖書出版業型態是一般出版,亦即一般圖書〔general interest books,含精裝或平裝本的虛構作品(fiction)與非虛構作品(non-fiction)〕的出版與流通。這些書透過一般書店和其它零售代銷商銷售出去。然而,相較之下,一般圖書(trade books)在一般出版業產值(dollar volume)的占比中,僅占一小部分而已。而占最多的部分要算是教育圖書,包括教科書和各種教學機構使用的其它教材。圖書的出版類型尚有參考書,如百科全書和字典;技術書籍;主題書籍(specialty books),如食譜;機關出版品(organization books),如年報;大學出版社出版品;政府出版品,以及合作性出版品(又稱委託出版品),等等。後者的出版費用大部分由作者負擔。
*vanity:虛無、無益的事?

自1930年代以來,美國新出版的非虛構作品遠超過虛構作品的數量。新出版的書大都為社會和經濟方面的書,其次依序為虛構作品、科學圖書、兒童圖書,以及傳記、歷史、醫學和科技類書。

一般出版 一般出版(trade publishing)較其它出版類型遭受到產業中更普遍、更長久的兩大詬病是,書籍生產的遲緩及圖書流通的困難。規模大的一般出版商可能從教科書和平裝書賺取更多的錢;但是平常之所以享有盛名,且從中獲得威望的,卻是其一般圖書部門。最小的出版社每年發行的一般圖書也許連12種都不到;而最大的出版社每年可能出版100種以上,而且其出版目錄上維持著500~600種。在編列一般圖書中虛構類的出版目錄時,出版商嘗試讓一新耳目的年輕小說家之作品受到大眾的注意,同時它也必須找尋在大眾市場中最富暢銷潛能的小說。他通常可從兒童圖書獲利,這類書每年所創造的產值遠較精裝版的成人一般圖書多。他從較暢銷的精裝本和平裝本中所獲得的利潤,使得他能出版一些銷售量可能不到1,000本的新作家的作品。

在非虛構類方面,出版商找尋年年暢銷的傳記,或以最近的重要政治或社會事物為主題的書籍。他的出版目錄中,也許還包括了特殊項目,如食譜,這種書至今仍盛行不衰;宗教書,其本身就是一項大量發行的圖書;以及美術圖書,此類書在20世紀的美國因適值文化需求大幅突增(文化爆炸),因此擁有廣大的讀者。最後,出版目錄上所列的是資訊書籍,包括法律、商業、醫學和科學,等等。

純文學(belles lettres)屬於少數小出版社的出版範圍。它有時也像詩一樣,基於良心或個人的興趣,而被列進大出版社的出版目錄上。

☆…Read more!

Saturday, April 09, 2005

【大美百科】機器時代的圖書

印刷工業化對圖書的生產和傳播所產生的影響,與印刷術發明本身同樣深刻。在1800年的前後二十年間,平面藝術的所有分支開始受到科技改革的衝擊,過去古老與貴族的印刷藝術轉變成為一種現代製造工業。隨著日益擴張的市場而大量印製出廉價圖書,貿易組織、價格維護和國際著作權等問題於是成了當務之急。

大約到19世紀末,古老的手工方法已被動力生產方式取代。一個過程的機械化若要獲致真正的功效,則其它所有的過程都必須工業化。動力和快速輪轉滾筒的使用,加速排除了仍然殘存於生產過程中運用手工的瓶頸。紙張不再緩慢地由古老的手工模式一張張製造,而是由快速轉動的福德利尼爾造紙機(Fourdrinier machine),以滾筒連續不斷的輪轉方式製造而成。活字由字模自動鑄造,屏棄人工刻鑿的銅製打印器,而以機械來雕刻。機器排版是所有問題中最複雜的,經過無數的嘗試與錯誤之後,也為默根特勒(Ottmar Mergenthaler)的萊諾鑄排機(Linotype,又稱鑄造排字機)、自動排印機(Intertype,循環活字模)、蘭斯頓(Tolbert Lanston)的莫諾鑄排機(Monotype)所解決。舊式的木製印刷機和較近代的手搖印刷機讓位給動力滾筒印刷機——此種印刷機於1812年由康尼格(Friedrich KÖnig)首度在倫敦使用。1847年,霍伊(Richard Hoe)在紐約所創的活字輪轉印刷機首度解決了將活字置放到滾筒的問題,而鉛版引刷術的使用更將此問題迎刃而解。歷時約1,500年的手工裝訂也進行了完全的機械化,這全賴19世紀初期的套裝程序的發明和採用布為封面材料,才能使機械化成為可能。在插圖方面,達蓋爾(Louis Daguerre)在1839年所發明的照相術,很快應用到所有圖像複製的流程上──凸版(relief)印刷術方面的線條雕版(line engraving)和網目版雕版(halftone engraving),在凹版(intaglio)印刷術方面的照相凹版(photogravure)和輪轉凹版(rotogravure),以及在平版(planographic printing)印刷術方面的照相平版(photolithography)、膠印(offset)和珂羅版(Collotype,又稱玻璃版)。

印刷術的機械化與印刷術本身的發明一樣,影響也是逐漸累積的。例如機械照相的複製法的重要性,一直到一百年後的20世紀中期,當愈來愈多的書完全以膠印來印刷──由傳統準備好的活字來印刷,或由打字機打好的複稿來印,而且利用照相術的自動排字機也開始從實驗階段嶄露頭角時,才獲得完全的肯定。

19世紀初期的最顯著變遷是由布面裝訂的問世所引發的,這種裝訂法用於維多利亞時代豪華客廳裡擺放的書上,其發展達到了巔峰。在19世紀時,活字和裝飾方面皆極偏愛華麗的風格。同時,英國和法國的書內插圖則盛行諷刺畫風,此種風格往上可追溯到賀加斯(William Hogarth),往下則延續至英格蘭的克魯克香克(George Cruikshank)和狄更斯式(Dickensian)畫派,以及在法國的杜米埃(Honoré Daumier)及其流派「恐怖」的多雷(Gustave Doré)。

在19世紀末,當機器製作的圖書顯現出藝術分裂的明顯預兆時,在莫里斯(William Morris)極力反叛下,舊式的人工技術重新盛行。他創辦凱爾姆斯科出版社(Kelmscott Press),以體現其出版宗旨,為書法和活字設計、手工造紙和裝訂,以及木刻畫等注入新生命,並成為一些私人出版社的典範。在美國,莫里斯更深深地影響了梅麗蒙特出版社(Merrymount Press)的創辦人厄普戴克(Daniel Berkeley Updike)、美國最多產的活字設計人古迪(Frederic Goudy),以及最偉大的活字印刷師羅傑斯(Bruce Rogers)。

技藝的理想也引用於那些優良的印刷廠。在法國,大藝術家與高明印刷商之間的傳統合作,於20世紀再度勃興,尤以藝術商人兼出版商的沃拉爾(Ambrose Vollard)奉行得最徹底。

在20世紀初,技藝的復甦也擴展至歐洲正規商業書籍的印製。1920年代,由於受到才華洋溢的書法家、印刷字體設計家和插圖畫家德威金斯(William Addison Dwiggins)的努力刺激,以及美國平面藝術學會的鼓舞,技藝的復甦也在美國發生。在教科書、童書和其他專門書籍的出版和設計中,也表現出部分出版商和設計家新的審美觀念的成效。

在20世紀,整個世界尤其是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美國,其書籍的傳統地位嚴重受到媒體競爭的威脅。除了往昔以來與之相抗的定期出版品外,現在又有了電影、收音機、電視、錄音帶和電腦等新的媒體向它挑戰。讀書習慣嚴重受到影響,尤其是年輕人。就正面的影響而言,廉價書籍(如各種平裝袖珍本圖書)的大量製造,許多圖書俱樂部所採行的全國性郵購銷售,以及其他訂閱方法等,都有助於書籍地位的維護,但是卻常因而犧牲了書籍的品質與內容。在20世紀時,檢查制度更為嚴厲,且深及許多領域。

在某些地區,書籍未來是否還能保持著不可或缺的溝通形式,已經引起很大的懷疑,有些人認為書籍將會被其他媒體,尤其是具有儲存與檢索資訊功能的電腦所取代。這樣可怕的預言主要根基於一種謬誤的想法,認為書籍主要是作為事實和圖畫的儲藏,而無法分辨事實和真理、知識與智慧。這些預言並未將下列事實考慮在內:書籍也傳播精神真諦和思想,詩、戲劇和小說中的文字具有特殊的魅力;更忽視了書籍本身的美就是藝術。最後,這些對書籍做末日審判的預言更漠視了閱讀、瀏覽的喜悅,以及唯有藉由書籍使讀者與作者間得以建立一種非正式、自發且完全自願的溝通。所以,許多能體認書籍對自由與民主啟蒙(enlightened democracy)的健全成長具有獨特價值的有心人士,乃團結致力保護並促進現代書籍的尊嚴與美。

☆…Read more!

Tuesday, March 29, 2005

【大美百科】從文藝復興時期到19世紀

16世紀的義大利,印刷圖書由嘗試性的過渡階段,而至找到了基本的固定形式,歷時將近三世紀之久。文藝復興時代慣用的羅馬字模設計、排字與版面設計,為歐洲各國所接受,最後更普及整個西半球。中世紀的哥德式傳統消逝了,不過中歐和北歐仍採用哥德體作為內文字。

非常博學的威尼斯印刷商馬努蒂烏斯(Aldus Manutius),對文藝復興時期的圖書設計,貢獻極大。他在1499年印製的附有精美插圖的科隆納(Francesco Colonna)諷喻小說,被認為是文藝復興時代最和諧的印刷品典範之一。馬努蒂烏斯對圖書製造的發展還有其他重要的貢獻。他曾設計過十分優美且流利的草寫希臘字體,而鋪下往後創造斜體印刷字體之路。斜體字模具有節省空間的特性,因此得以印製一系列袖珍版的古典文學,於邁向攜帶方便且價格便宜的途徑上跨出了一大步,這對日益增加的讀者群實在意義非凡。馬努蒂烏斯也率先以厚紙板當作書的封面,這種較輕的新材料逐漸取代了木材。

於文藝復興時代,無論在圖書的外觀或內部,都發生許多深具意義的改變。就裝訂材料而言,當豬皮和牛羊皮繼續當作包裝材料,至少還歷時150年之久,至於小牛皮的使用一直到19世紀還盛行,一項重要新材料的引進就是山羊皮,這一新材料被稱為摩洛哥皮,由主要原產地而得名。同時,也從回教世界傳來複雜且多采多姿的鑲飾技巧和金子的使用,再與傳統的不燙金方法相互為用,而發展出燙金新技術。這些新的裝訂技術被應用於文藝復興時代法國藏書家如格羅里埃(Jean Grolier de Serviéres)和馬興(Thomas Mahieu)等人圖書的裝訂,其型態結合了古典的主題與回教的裝飾。嵌在裝訂者之打印器上的裝飾,有些被轉移到字模打印器上,由此鑄造出所謂「花」(fleuron,或稱為「印工之花」),可用來單獨裝飾,或者適切地與書名頁的鑲邊、書背上下頂帶、書頁下的補白花飾相配合。這種形式的裝飾一直盛行至今。

隨印刷裝飾的傳入,木刻裝飾和插畫開始衰落。在印刷術發展的第一個世紀裡,木刻已從它那原始的型態及有限的功能演變成傳達藝術效果的媒介,且兼具許多用途。使用木刻的藝術大師當中,有德國的都勒(Albrecht Durer)和霍爾拜因(Hans Holbein)、法國的薩洛蒙(Bernard Salomon)和托里(Geoffroy Tory),以及義大利和其他地方許多知名或不知名的藝術家。在他們筆下的圖書插畫不僅反映出對和諧與美感的努力,而且還反映出人類為了解其在世界上的地位,以及追求其最高價值而做的奮鬥。木刻也很有意義地用來記錄新發現的物理世界。在各種自然科學、醫學和科技上的第一本附有極佳插圖的書籍,幾乎都以木刻來完成插畫。

16世紀中葉之後,銅版版畫征服了圖書插畫的領域;這種版畫原只是以雕刻來做,不久即改採蝕刻法,最後更出現許多其他凹刻法。銅版版畫不僅成了全頁插畫的重要技術,也是書名頁、單面與雙面卷頭插畫、頁首裝飾圖案和補白花飾,甚至是字首字母所不可或缺的技術。建築上的因素對文藝復興時期和巴洛克式的插畫、裝飾皆有重要的影響。

由16世紀到17世紀期間,圖書印刷術的重要中心從義大利轉移到法國,接著又轉移到低地國家[歐洲西北沿海地區,包括比利時、尼德蘭(即荷蘭)和盧森堡]。最初,在許多身兼學者與印刷商如威尼斯的馬努蒂烏斯、巴黎的埃蒂安納(Henri Estienne)、安特衛普的普朗坦(Christophe Plantin),以及來登的埃爾澤菲爾(Elzevir)等人努力之下,大型的印刷暨出版社乃隨之興起,有些完成了不朽的成就。16世紀時,著作權出現,在當時是一種由皇家或貴族身分的贊助者授予印刷商、出版商和作者的特權與保護。當印刷品愈來愈普及,世俗及教會的權威者也了解到圖書對政治的影響,各種管理方法乃運應而生。限制的措施與新聞刊物的檢查如火如荼地展開。米爾頓(John Milton)的《古雅典審判制度論》(1644)對爭取出版自由的長久努力奮鬥有極犀利的記錄。然而並非所有國家和教會的措施都是負面的。一些規模大的官方印刷所,如梵蒂岡印刷局。以及古老的英格蘭大學出版部之存留,對圖書印刷的一般標準有許多方面的影響。

在17世紀時,這些標準普遍偏低。在這個目睹許多世界文學經典,如莎士比亞、塞萬提斯和莫里哀等大文豪傑作誕生的世紀,圖書卻用粗陋的紙張馬馬虎虎印刷出來,而且所用的字模也無法延續文藝復興時代精美的水準。當然,也有一些顯著的例外:兩部精湛的多種語文合參的聖經(Polyglot Bibles)出現於此世紀;裝訂技術和地圖雕版也在此時興起,彩色和黑白插圖也在博物學和科學書上出現,那是一個印刷術向四方傳播的大時代。

西半球最古老的印刷書籍,是在1539年時由巴布洛斯(Juan Pablos)在墨西哥市開設的印刷廠印製出來的。英國北美殖民地的第一家印刷廠要遲至1638年間才由戴(Stephen Day)在麻薩諸塞州的劍橋創立。圖書在美洲與在歐洲扮演的角色截然不同,主要由於新世界重視期刊超過了重視書籍。這主要是由於新世界較重視定期刊物。歐洲的出版物旨在孕育思想,而美洲則在鼓吹行動。幾乎從一開始,美洲的印刷業就成了向西部開拓殖民地的主要原動力。華盛頓在1788年6月25日給凱里(Mathew Carey)的信函中論及雜誌──「我認為快速傳達知識,還比維護自由、促進工業、提升開明與自由人民的道德還重要」,表達出他對雜誌的偏好,至今這仍是美洲知識生涯上的一個重要因素。

在外觀上,美洲殖民地的圖書與英格蘭、蘇格蘭和愛爾蘭的圖書皆相似。18世紀是圖書製作大躍進的時代。從14世紀以來,英格蘭的平面藝術首度追上,甚至超越歐洲的水準。卡斯隆(William Caslon)和巴斯克維爾(John Baskerville)設計的字模印出來的書,紙面猶勁有力且精緻美觀,對讀者也產生一種尊嚴與約束的感受力。造紙、裝訂和插圖都有長足的發展。比尤伊克(Thomas Bewick)新創的木板雕刻法,恢復了將被遺忘的木板畫新的活力,這種活力一直流傳到現在。

歐洲大陸在啟蒙時代也歷經過了工業革命前夕的印刷與製書的重大改革。凹刻版畫的新技法出現,彩色印刷最後也獨樹一格。由布歇(Francois Boucher)、弗拉戈納爾(Honore Fragonard)和格雷夫洛特(Hubert Francois Gravelot)等藝術家所製作的法國雕版書變成貴族社會的鮮明反映,不過這一社會很快地便面臨毀滅。並且在法國、帕德路普(Padeloup)、迪洛姆(Derome),以及其他大裝訂廠也創造了一些精緻的傑作,而富尼埃家族(Fourniers)和迪多家族(Didots)對現代的鉛字設計在美學和技術上的基礎,作了有意義的貢獻。義大利印刷家博多尼(Giambattista Bodoni)在帕馬(Parma)改造新古典鉛字,使其璀璨至極,且鉛字的重量與大小可精緻地作變更,因而使得現代商業印刷術得以成長。最後,18世紀現代出版貿易也由過去單一贊助人和津貼捐助的方式,逐漸由廣大讀者群的贊助所取代。隨著現代小說家、家庭雜誌和兒童圖書的登場,寫作開始成為可以支付生活費用的專門職業。

☆…Read more!

Friday, March 25, 2005

【大美百科】分類文章說明

這個分類的文章取材自:
The Encyclopedia American, 1998.
大美百科全書/光復書局編輯部編譯(1990),《大美百科全書》,臺北:光復,初版。
並經Catherineyuki編輯整理。


☆…Read more!